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助理教授闫凯歌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phosphorylase kinase by phosphorylation and Ca2+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利用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蛋白激酶PhK无活性和激活状态下的结构,结合生化实验揭示了其活性调控和底物结合的机制。
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糖原磷酸化酶(GP)是催化糖原分解的限速酶,启动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用于维持机体血糖稳定和为多种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磷酸化酶激酶(PhK)通过磷酸化GP将其从无活性的b形式转化为有活性的a形式,从而开启这一重要的生命过程。这种磷酸化介导调控机制的发现和PhK的鉴定是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重要里程碑,其不仅为人类能量产生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见解,而且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细胞信号传导事件的认识。PhK是目前已知的最大和最复杂的蛋白激酶之一,它包含四个亚基:α, β, γ和δ,四个亚基组装成1.3 MDa的异源16聚体α4β4γ4δ4。PhK的活性受激素信号与神经信号的调节控制,当这些信号传递至PhK时,其α和β亚基会被一种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即PKA)所磷酸化,从而促使PhK实现部分激活。另一方面,δ亚基作为钙调素Calmodulin(CaM)这一内源性分子,负责介导由神经元刺激引发的Ca2+对PhK活性的调节作用。值得注意的是,PhK的功能异常不仅与糖原累积症紧密相关,而且与某些癌症的发生也息息相关。解析磷酸化和钙离子状态下PhK的高分辨率结构,有利于理解激素信号与神经信号对于PhK的调控作用,将为基于PhK的葡萄糖调控以及糖原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结构信息。
在本研究中,闫凯歌团队成功解析了PhK在无活性状态和磷酸化/Ca2+激活状态下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通过这些结构研究,团队揭示了PhK复合物中四个亚基(αβγ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PhK复合物正面似展翅的蝴蝶,侧面视角则兼具酒杯状轮廓与长方体形态特征。其核心骨架由四个β亚基(β4)以D4对称方式形成稳定的中央枢纽;外周的αγδ异源三聚体则如同蝴蝶的翅膀,通过α亚基与中央骨架相连,这种分布方式使得催化亚基γ同时受到调节亚基α,β和δ的调控。
图1 PhK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PKA主要通过磷酸化α亚基的S1018和β亚基的S27和S700位氨基酸,使得四个原聚体向中心移动,从而破坏了催化亚基γ-N lobe的稳定性。Ca2+与δ亚基(CaM)结合,致使δ亚基沿γ-CBD区域滑动,破坏了γ-C lobe的稳定性。此外,研究团队通过交联质谱分析了PhK在无活性状态和激活状态下与底物的不同结合模式。在无活性状态下,底物与α和β亚基相互作用;磷酸化/Ca2+激活之后,促使δ亚基的CKD结构域稳定性降低,底物GP的靠近进一步诱导CKD结构域的翻转,暴露活性中心,从而发挥催化作用。本研究为PhK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从而为治疗PhK异常导致的糖原累积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2 PhK活性调控模型
南方科技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南科大研究助理教授马瑞芳、博士生杜博文和浙江大学博士生时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闫凯歌助理教授和浙江大学王勇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科大已毕业博士生王雷、博士生韩洁和硕士生官惠怡参与了该工作,南科大生科院曾福星助理教授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大力协助。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后科学基金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深圳市科创局、南方科技大学高分辨生物电镜结构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国家蛋白质中心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363-8
转载至:南科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