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风铃花用盛开迎接春天的到来,然而新冠疫情也如“倒春寒”般肆虐深圳。基于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要,我校实施全封闭管理。冷冻电镜中心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科研工作服务保障,保持有序开展科研服务和科学研究工作。
自学校实行闭环管理以来,在校师生本着“生不停学,师不停教”原则,科研工作有序推进。由于冷冻电镜机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稀缺且珍贵的资源,冷冻电镜中心在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做好日常消杀和实验人员备案的基础上,王培毅老师和管理团队中留守在校的几位老师,坚守在冷冻电镜中心,保持对校内用户全面开放,各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校内用户在进行冷冻制样
在校外用户无法入校的的情况下,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机时安排,提供用户所需的技术支持,确保五台300 kV冷冻电镜正常运行,仪器运行完好率达到100%。在此期间保障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校内17个课题组提供了超过1500小时的可用机时,有效数据收集效率达到80%。
2020级博士研究生杨佳雯在封校期间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她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原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研究蛋白的结构。在工程师谭菊英、吴静和王培毅教授的帮助下,她成功收集了100余套Cryo-ET的倾转数据,对于结构计算的所需的数据量提供较大的帮助。
2019级硕士研究生房昕燕表示:“在此期间,我已成功完成了一轮冷冻样品制作、观察以及数据收集流程,并在坚守岗位老师们的帮助下尝试了对我而言全新的数据收集技术。特别值得感谢的是,偶有一次遇到电镜报错,虽已是深夜,王培毅教授和高远瞩工程师仍在第一时间为我解决了问题。”
全封闭管理期间,大家忙碌的身影仍然未变,只是从家与校的两点一线换成了办公室与实验室之间的交叉。“能否做出对解决疫情蔓延的问题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才是我们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追求。”张溪博士说到。
校内用户在进行数据收集
除了保证正常对外开放,冷冻电镜中心王培毅团队一直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前沿问题,在此期间,博士后刘升通过B细胞测序技术筛选出了一株针对Omicron的单克隆抗体,并且完成了一轮冷冻样品制作、观察以及数据收集流程,利用冷冻电镜中心雄厚的科研优势,解析了Omicron刺突S蛋白与抗体的复合物高分辨率电镜结构(分辨率高达2.9Å),详细的揭示了这个抗体阻断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为防控新冠Omicron提供了新的靶标。
刘铮团队与山东一家高新技术药物研发团队合作,解析了Delta和Omicron刺突S蛋白与双联抗体结合的复合物高分辨率电镜结构(分辨率均达到3.0Å),为抗体药物有效性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结构生物学证据。
Omicron刺突S蛋白与抗体的复合物高分辨率电镜结构